欢迎来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 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消息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5-14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综述

               澳门862727 

一、对新媒体视域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概念界定

首先是对新媒体的范围界定。学界关于新媒体的准确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各个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介入了高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引来了诸多的探讨。这些新型媒体诸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博客、微博、微信、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中国报告大厅中的新媒体发展前景专项调研组就认为新媒体应该包括平面媒体、广电媒体、视频网站之移动互联网、传统SP之视音频新媒体[1]。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则认为新媒体应该包括"多媒体数字内容""移动媒体""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 。其中得到大家比较多认同可以概括为新媒体即是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并通过宽带局域网、卫星、无线通信网以及互联网等途径,及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向大众提供各种信息与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

其次,这些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出现了新界定。学界对二者结合大多从内容和形式上去界定,就内容和形式而言区别最主要在于是否把新媒体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媒介。从形式上界定的大多是考虑新媒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2] 另有学者认为“依托新媒体搭建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3]相当重要。从内容上界定的学者大多思考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观念和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作为开展思想教育的新渠道又促进了教育理念、方法的全面改革。比如张耀灿学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来研究校园文化、理念等等。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质、价值、目的、主导、载体、结构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4]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机遇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充实

新媒体有利于思政教育传播先进文化。互联网在推进文化建设,促进人们接受先进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许多高校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有些网站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影响。各高校注重对师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以高雅的学术文化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影响[5]。有研究者指出,在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来临之际,我们的党报网站要想吸引网友的“眼球”,只有靠自己出色的内容和服务,因为印刷版还可以靠行政命令要求订阅,而看与不看你的网站,则完全掌握在网友鼠标的点击链接上。[6]以新媒体的发展为背景,力图在信息化时代中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中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目的,积极探索适合现代环境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具有探索性、前瞻性、交叉性的特点[7]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丰富

新媒体的虚拟和隐蔽增加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思想沟通。有研究者指出,对于陌生人,人们更容易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网络正好可以满足人们这方面的要求[8]。因此,教育者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交流, 更便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沟通。另有学者也做了更加细致的研究,比如对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的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构、制度设计和操作范式之建议[9]。有研究者指出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创新等等[10]

(三)    挑战

1.对教育主体的消极影响。网络的全球开放性、资源共享性、自由性等特征必然导致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不同国家、民族, 不同学术流派的文化、观点汇聚其中, 甚至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充斥网络之中。这种多元性对高职学生来说很难具有良好的分辨和自律能力。对学生主体的消极影响则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就提出了更高难度的要求。

2.对教育客体的负面作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客体在这里就是指思政教育的内容等。在众多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提出了负面信息对教育内容的冲击,毒害了学生的各种认知,尤其是针对理论水平相对不高的高职学生。“过去教育者可以运用管理手段对学生所接受的外界信息进行“过滤”,保持信息的“纯净”。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对信息源的限制以及对信息的过滤难度较大,各种非法信息、色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毒害了那些辨别能力差、选择能力弱的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11]

三、目前学界对此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一)优点。研究队伍庞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体有专家、学者、政府机构、教师、辅导员、学生等,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理论研究内容多、范围广。该研究不仅有综合论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而且有就某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内容与时俱进。

(二)不足之处。以上综述可知学术界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对现实问题认识不深、关注不够,体现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的研究不足;二是对新媒体的运用更多的是停留在使用工具和技术方面,缺乏进行创新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三是虽然理论研究成果多,但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研究较少,大多笼统的泛指高校。

[2]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思想教育研究》[J]2005 7 期.P103106

[3] 卢昌军《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112月人民网-《人民日报》

[4] 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5] 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中国高等教育》[J]2002 年第12 期.(P37)

[6] 闵大洪:《党与党报网站》,《新闻与传播研究》[J]2001 年第3 (P3843)

[7] 王学俭、刘强编:《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2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8] 赵晓晔:《OICQ 上的y88》,《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 王虹,刘智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 刘美玲:《数字化时代高校德育之反思》,《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 年第4 期.P119121


版权所有:澳门862727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府南路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8012669-1号

公安部备案号:350121025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