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四史思政大课第二讲——“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

发布者:[发表时间]:2021-05-10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5月9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观看由教育部社科司和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堂课——“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

课上,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王雪超、上海师范大学张志丹、复旦大学肖存良三位教授通过“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个主题来深度讲述新中国史,师生们更加科学地了解新中国国情,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书源教授对现场的师生提出希望。他希望大家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能做到在理论中学、在实践中学、在思考中学,引导大家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本次思政大课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响。

穆亮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我对上海师范大学张志丹教授的课印象深刻。中国经济发展“奇”就奇在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创造出来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握好“两方用力”、“两头突破”、“两手并用”、“两面开花”这四对关系。我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与骄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默默告诉自己,今后就要像他们一样,努力上好思政课,守好责任田,尽力让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能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雨青(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今日聆听“ 新中国史思政大课”,感受颇深。王雪超、张志丹、肖存良三位老师围绕着“新中国史”主题阐释为上好一堂思政课提供典范。王雪超老师的“我们这一代将全程参与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中,宽阔的历史进程中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与我们有关,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一致或共鸣,这是幸运的事”,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蔡玉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听了今天的课,重温历史,心潮澎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领人民迈上新征途。从一个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的旧中国,到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的新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内涵。课中“要给粮贩子看到,国家手上真有粮食,粮价不能涨,使奸商无微可乘”这句话,让我看到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向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刘恩光(中共党史读书社成员、20全科教育二班):今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带领下,我有幸和其他读书社成员相聚会议室一起观看了此次线上全国四史思政大课。张志丹老师关于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新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一伟大奇迹——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在去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多数企业停工停产,无数人为此流离失所,唯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仅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而且经济还率先复苏,领跑于世界,令世界瞩目。它让我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刘敬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20语文教育1班):今天我听了四史思政大课,收获颇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次大课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最好的指引与鞭策,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陈槐英(青说新语宣讲、20语教2班):通过网络直播的“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我深刻地理解中国制度的优势:时代在不断进步、实践在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增长,面对国家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治理成效卓著。

撰稿:谢细玲

摄影:邹萌、金雨青等

审稿:洪书源、易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