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标准 >> 正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发布者: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发表时间]:2023-09-01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学 时:8学时(23级三年专)

12学时(22、21级三年专和19五年专)

5学时(23五年专)

学 分:1学分(三年专6个学期;五年专4个学期)

 

一、课程的定位与性质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开展重大问题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内外形势,理解党和国家最新出台的方针政策,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开拓视野,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2.能力目标

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运用理论分析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理解能力,能理清社会形势,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尤其是加强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学生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和历史责任感,树立国家大局观,提高综合素质,知行合一,力学笃行。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形势与政策”课在思想体系和内容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方法论和情感价值判断上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是分析和认识当前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学好“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学好前两门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立足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培养学生在认清国情、世情、党情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其内容不同于传统课程,没有固定的专题内容体系,具有特殊性。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根据国内外形势,平均每学期开设8个左右专题。据此,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课时安排情况,要求任课教师在23级三年专每学期讲授至少3个专题,共8课时;在23五年专中每学期讲授至少2专题,共5课时;在22、21级三年专和19五年专中每学期讲授至少4专题,共12课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推进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

(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课程内容

必选

学时

可选学时

1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选)

3


2

中国经济“形”稳“势”升


3

3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选)

3


4

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3

5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3

6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3

7

读懂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3

8

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


3

以上八个专题,第一讲、第三讲为必选专题,其他专题根据课时情况进行自选。23级三年专每学期讲授至少3个专题,共8课时;23五年专中每学期讲授至少2专题,共5课时;22、21级三年专和19五年专每学期讲授至少4专题,共12课时。

(二)教学专题内容

第一讲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教学目标:伟大历史时代召唤思想理论创新,丰厚实践沃土孕育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导学生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教学重点:

1.讲清楚这一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让学生逐步意识到激荡的大时代、宏阔的大实践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置身百年变局中擘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深入浩瀚文脉里吮吸时代精神养分,站在世界版图前思考人类命运走向。

2.讲清楚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让学生理解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新时代大道无垠,根本是靠源源不断的思想领航、理论指引。

3.讲清楚贯穿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

教学难点:

1.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2.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

 

第二讲 中国经济“形”稳“势”升

教学目标:2023年以来,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主要指标总体改善,经济发展“形”显恢复之态,“势”有向好支撑。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发展韧性,具有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能力。引导学生看准当前的“形”,看清长远的“势”,我国经济韧性十足、前景光明。

 

教学重点:

1.讲清楚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趋势。经济增速含金量高消费整体恢复向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外贸出口增势好于预期,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就业形势总体改善。

2.讲清楚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世界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 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

3.讲清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备规模经济优势突出、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等显著优势。

教学难点:

全面、辩证、长远地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的“形”与“势”。

第三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教学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教学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将继续沿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方向前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导他们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努力成长为适应国家未来发展需要、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重点:

1.讲清楚在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重在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科技重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人才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

2.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科技实力迅速提升,已拥有了一支规模宏大、 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

3.讲清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4.讲清楚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四讲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教学目标: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路径。教学中,通过全面阐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布局、重大意义、建设现状、主要举措,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是我国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认识到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必须紧紧抓住产业现代化这个关键,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物质技术基础,通过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把产业安全、经济安全、 国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学重点:

1.讲清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刻意蕴。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讲清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我国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还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3.讲清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辩证思维,统筹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在“促转型、扬优势、增动力、补短板、强协同”五方面持续发力。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2.深入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布局和具体举措。

第五讲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教学目标: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深刻认识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到今天、从历史迈向未来;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教学重点:

1.讲清楚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紧密联系、有机统一。连续性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呈现形态,创新性回答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之源, 统一性镌刻着中华文明的价值旨归, 包容性揭示着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和平性彰显中华文明的处世姿态。

2.讲清楚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现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3.讲清楚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心心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教学难点:

1.充分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内涵和相互联系;

2.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第六讲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教学目标: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要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教学重点:

1.讲清楚保证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国家安全事关国运兴衰、发展大计、人民福社。

2.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诸多领域,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

3.讲清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即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教学难点:

1.全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

2.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第七讲读懂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教学目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理论来源、形成脉络、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让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对台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时代命题,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

1.讲清楚新时代10年对台工作最根本的保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2.讲清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深刻回答了新征程推进祖国统一的根本保证、历史方位、战略思路、大政方针、政治基础、实践途径、根本动力、必然要求、外部条件、战略支撑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3.讲清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实践要求。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增进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加深他们对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的认识,引导他们自觉投身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光辉事业。

教学难点:

1.准确阐释总体方略的丰富内涵;

2.准确把握总体方略的实践要求。

第八讲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笃行担当

教学目标: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全球治理体系滞后,世界各国正面临史所罕见的多种风险挑战,人类社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困境。教学中,让学生全面认识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与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的世界图景,让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以因势而谋、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胸怀天下、引领时代的大国担当,持续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破解难题的良方、凝聚团结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1.讲清楚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人类社会这艘巨轮穿越世纪疫情的波涛,又遭遇地缘冲突的飓风、阵营对抗的漩涡、通胀高企的暗流、能源短缺的寒潮,前路充满颠簸动荡。

2.讲清楚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放眼世界,一些西方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抱着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不放,热衷于拼凑小圈子,打“新冷战”。回望中国,我们从对世界、对历史负责的高度,积极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3.讲清楚“三大倡议”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 再到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深受各种挑战困扰之时,中国贡献的系统性方案成为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开辟的是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谋求的是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整体福祉,探索的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未来。

教学难点

1.深入剖析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准确阐释“三大倡议”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学习组织形式

采用学生小组研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系统讲述理论知识点。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后实践研学、小组探究等活动,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与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关系;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与本课程学习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最新政策方针的认识;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引导学生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提升学生对国内外总体形势的认识。

(四)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考评将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评,结合课堂表现、活动表现等综合观察。具体措施如下:

1.考核形式

实行学期考核制,考核方法采用命题制期末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2.成绩评定

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考核,突出能力素质的考评。将形势与政策课学生成绩评定分为两个部分: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包括: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学生社会实践(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作业、成果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等,各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实际情况来定,占总成绩40%;期末考核采用写作论文或调研报告形式,占总成绩60%。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推荐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每学期更新)。

(二)教学参考资料

1.《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每学期更新)。

2.《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

3.其它时事性期刊杂志、报纸,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等。

(三)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和现代化的电教设备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2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