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大纲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者:毛中特概论教研室[发表时间]:2023-08-01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

19080011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

Generality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开设学期

1、2

适用专业

澳门862727所有高职专业

教学对象

澳门862727专科学生

周课时量

2

周/学期

17/1

总课时量

40

学分

2

理论课时

32

实践课时

8

作业次数

3

评估方式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

课程分类

公共必修课

推荐

教材名称

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修订版)

编著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组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教材


参考

教材名称

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编著者

概述编写组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教材


前修课程

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后继课程

名称

《形势与政策》

代码

19080040

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与《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一起构成了面对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2.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此门课程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指导自己学习与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此门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并运用这几大理论成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条件

实践性教学是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以英模(劳模)报告、杰出校友、成功人士报告、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学生专题研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观看相关教学纪录片、职业规划生涯、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

社会实践主要以参观和考察“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周边新农村、社会调研、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兼职等活动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课程章节

教学单元的名称

学时安排

总学时

理论

实训


导论

2

2


1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4

4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4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

4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4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4

2

2

6

邓小平理论

4

4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4


8

科学发展观

3

3



结束语

1

1



合计(总学时40)

34

32

2+6(校外)=8

五、教学单元内容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1.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4.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自觉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

1.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

2.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方法,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主要依据,即近代中国国情的内在要求、时代特征的转变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2.系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前途、目标、道路和基本经验的主要观点,特别是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关系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3.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即从实践角度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直接理论指导,从理论角度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1.在对1949到1956年新中国历史发展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全面把握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含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过程和重大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伟大社会变革,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制度基础,也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

3.认识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能够辨别在改造和改革关系问题上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4.在历史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养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形成在社会主义改造评价问题上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不断增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念。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1.掌握初步探索阶段的重要理论成果,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等。

2.理解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即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了解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3.整体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5.了解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历史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现实依据。

2.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特别要掌握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和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目的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即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实践基础。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认识其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意义。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

1.了解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要求。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弄清楚新形势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认识水平。

结语: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教学目的

1.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2.回顾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说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

六、教法说明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它重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探讨研究,进行自我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引向深入,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2.课堂讨论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开拓思维、提高认识。课堂讨论的优点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了解和合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由教师分析、解剖,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4.专题讲座法

“概论”课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原则,必须遵循教材又跳出教材,为此,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思想的疑点和困惑点,选择和提炼出若干个教学专题举办讲座。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把理论讲得精辟透彻,又能促使学生把课堂听课和课外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增强了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提升了该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

5.小组研讨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从现实社会学生关注的现象中精心筛选提炼出问题,确定出学生研讨的主题。学生分成小组集体研究攻关,撰写提纲和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推荐小组代言人参与课堂讨论发言。代表发言后,先由学生自由点评,锻炼其理论判断能力,再由教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理解。小组研讨法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6.课堂辩论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课上实践环节的设置,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困惑的问题,拟定可供辩论的题目,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正方、反方,经正反两方辩论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暴露的思想与认识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

7.实践教学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的相关命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注意结合讲授内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体验,让他们以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洞察能力。

七、考核办法

1.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详见下图:

考核内容

理论50%

实践50%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

能力考核

素质拓展

具体指标

期末闭卷考试(遇有特殊情况不适合线下考试的,灵活处理)

实践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平时活动:考勤、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等

课堂创新性活动:如时政评论、主题活动、翻转小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考核目标

检验和巩固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

分值比例

50%

25%

10%

15%

(1)期末考试50%。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一共五种题型,满分100。

题型

题量

单分值

总分值

备注

单选题

20

1

20


多选题

10

2

20


名词解释

3

5

15


简答题

5

5

25


论述或者材料题

2或者1

10或者20

20

100

(2)能力考核25%。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焦点和热点,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比如社会调查、参与重大节日实践等等活动。完成对应的调查报告、实践心得体会、视频展播等灵活多样的成果展示形式。授课教师可以因学生专业的差异设置合适的形式。

(3)素质拓展50%。除了包括课堂的基本活动之外,还有创新性的活动形式,比如:通过课前时政评论、主题活动、翻转小课堂,以及其他可能的形式等等最终汇集成PPT,或者视频、小论文等各种形式展现出来。作为能力考核的依据,任课教师确定成果的打分比例。

 

毛中特概论教研室

2023年8月